|

 ( )把改朝换代称为亡天下。
A:苏轼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颜元
孔子认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在于他的( ).
A:智商
B:年龄
C:才能
D:品德
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孟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 )的著名观点。
A:管仲
B:韩非子
C:孔子
D:王安石
在先秦诸子中,( )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A:老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庄子
(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至人
儒家的创始人是(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张载把人性视为( ),既与“以生为性”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又克服了道德形上学的片面性。
A:伦理与道德的统一
B:生物性与道德属性的统一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D:静止与运动的统一
性有善有恶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
A:世硕
B:老子
C:孔子
D:韩非子
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 ()开始的。
A:孔子
B:老子
C:朱熹
D:王夫之
人性本善之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苦了不入于心是 ()学派的人生态度。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治国推教而必有恒政”这句话中的“教”指的是()。
A:道德修养
B:道德法规
C:道德教育
D:思想教育
儒家学派认为人道、天道的本质是( )。
A:仁
B:义
C:礼
D:诚
从时间上看,传统道德应从先秦至()为止。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抗日战争爆发
道家学派的人格理想是宗( )。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至人
新儒学伦理最重要的学派是( )。
A:孟轲学派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荀况学派
《中庸》把()并称为天下之达德。
A:智
B:仁
C:勇
D:义
告子( )的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人性问题,并获得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A:“生之谓性”
B:“性无善无不善”
C:“性相近,习相远”
D:“尽心、知性 、知天”
以下学者属于性有善有恶论代表的是( )。
A:世硕
B:杨雄
C:王安石
D:王充
孟子把勇分为( )。
A:大勇
B:士君子之勇
C:血气之勇
D:意气之勇
诚信中包含着的唯心和封建成分有( )。
A:至诚如神
B:一言九鼎
C:一诺千金
D:君臣有信
孟子提出的“君子有三乐”是指( )。
A:天伦之乐
B: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南面而乐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儒家学派直接指明了“德治”是最根本的治国之道,其理由包括( )。
A:道德是国家的根本
B:道德是获取民心的良方
C:道德能成人之美
D:道德不值一文
传统道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A:先秦时期
B:秦汉隋唐
C:宋元明清
D:辛亥革命后
仁爱不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A:错误
B:正确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
A:错误
B:正确
中国古代儒家圣贤素来以力行为重,以空言虚浮为耻。
A:错误
B:正确
老子认为,现实的所谓道德圣人,是真正愚民的象征。
A:错误
B:正确
在治国问题上,传统道德思想史上有依靠 刑政 还是依靠 德政 两种主张的争论。
A:错误
B:正确
王阳明提出了“ 知行合一 ”的命题。
A:错误
B:正确
荀子把仁义礼法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A:错误
B:正确
“百忍成金,唾面白干”是奴性意识的表现。
A:错误
B:正确
据《孝经》记载,对于社会风气,孔子已经提出“ 移风易俗 ”这一命题,只是未作具体论述。
A:错误
B:正确
墨子最早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A:错误
B:正确
荀子主性恶,孟子主性善,然而他们都是为仁义道德寻找根据,其根本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教人为善。( )
A:错误
B:正确
“子罕言利”意思是子罕十分重视“利”。
A:错误
B:正确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
A:错误
B:正确
老庄的处世哲学表现在义利观上,以取义忘利为最高境界。
A:错误
B:正确
秦汉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道德孕育形成时期。( )
A:错误
B:正确
孔子所说的“忠”主要是指 君臣 关系,其中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孝是传统道德最重要的规范。
A:错误
B:正确
孔子提出的“ 谦而善下 ”观点是执政者应该必备的品德。
A:错误
B:正确
公忠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家庭伦理范畴。
A:错误
B:正确
荀子把能存心养性 ,即保养人的道德意识 ,作为君子的本质特征。
A:错误
B:正确
近代以来,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受西方理性主义影响,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特别强调 贵知 。
A:错误
B:正确
公忠是一切德行的基础,是最根本的道德。
A:错误
B:正确
人生哲学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指导来认识人生问题的,是哲学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化。( )
A:错误
B:正确
人生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人生观。
A:错误
B:正确
“成仁取义”作为儒家所信奉的操守意识,千百年来为后人所践履和传颂。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