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德勒提出了()的概念。他认为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
A:创造性的本我
B:创造性自我
C:创造性的超我
D:创造性的意识
____于1939年发表了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A:安娜
B:弗洛伊德
C:埃里克森
D:海因兹?哈特曼
人格心理学中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罗杰斯
如果我顺从,别人就不会伤害我,属于()。
A:趋向他人(依从型)
B:反对他人(敌对型)
C:逃避他人(退缩型)
D:嫉妒他人(焦虑型)
____障碍者的特点是,在待人接物以及对自己时,总有一种求全和固执的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涉及面广、相对稳定。
A:偏执性
B:反社会型
C:强迫型
D:攻击型
(): 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A:行为潜势
B:强化的效价
C:预期
D:心理情景
____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
A:偏执型
B:强迫型
C:反社会型
D:分裂型
荣格认为意识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个性化过程。 在这种个性化的过程, 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人格因素,这就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意识
弗洛姆认为____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全部心理特征,也是使人成为独一无二之个体的特征。
A:气质
B:人格
C:性格
D:本能
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
A:追求优越
B:生活风格
C:社会兴趣
D:器官补偿
人格心理的主要研究途径有()。
A:个案研究
B:相关研究
C:实验研究
D:临床研究
卡特尔进一步把动力特质分为()。
A:能
B:外能
C:内能
D:辅助
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
A:连续强化
B:间歇强化
C:正强化
D:负强化
陌生情境试验程序主要是根据婴儿在两个重聚情境中指向养育者的行为模式把母婴依恋划分为()类型。
A:安全依恋型
B:回避型
C:焦虑——矛盾型
D:焦虑——反抗型
弗洛伊德认为主要的防御机制包括____。
A:压抑
B:否认
C:投射
D:反向作用
E:合理化
人格是()。
A:心理行为模式
B:独特的
C:相对稳定的
D: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人格障碍的种类包括____等。
A:强迫型人格障碍
B:偏执性人格障碍
C:分裂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阿德勒把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动力,并用()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A:器官缺陷与补偿
B:克服自卑感与追求优越
C: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
D:社会兴趣”
哈特曼区分了两种自我的自主性:(),()。
A:一级自我自主
B:二级自我自主
C:一级自我自由
D:二级自我自由
康德认为.从心理学上看,气质首先可以划分为感情气质和行动气质,每一种气质又可与生命力的兴奋和松弛相连接而进一步分为()。
A:多血质
B:忧郁质
C:胆汁质
D:黏液质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过程包括____。
A:出生成长
B:机体成熟
C:自我成长
D:社会关系
霍妮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动力根源。她把焦虑分成()。
A:隐性焦虑
B:显在焦虑
C:基本焦虑
D:高级焦虑
凯利认为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它分别是()。
A:周视
B:先取
C:控制
D:理解
无意识的特点有()。
A:无矛盾性
B:无时间性
C:非现实性
D:能量大
随和性人格特质有()。
A:软心肠——无情
B:信任—怀疑
C:乐于助人—不合作
D:自主—顺从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
A:内驱力
B:线索
C:反应
D:强化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思维模式。
A:错误
B:正确
安娜对自我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她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她归纳其父亲提出的9种防御机制,又补充了自己提出的5种防御机制。
A:错误
B:正确
弗洛姆把社会性格看成是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重要中介之一。
A:错误
B:正确
哈特曼使用“结构的中性化”概念来实现自我离开本我,赋予自我自主性。所谓能量中性化是把本能的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
A:错误
B:正确
安娜重视超我的作用, 认为超我对本我可以起到约束和指导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性格是不可变的,它是由人的体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的体验所构成。
A:错误
B:正确
林顿和卡丁纳认为人格是个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有组织的集合。
A:错误
B:正确
罗洛?梅的存在论认为“存在”等同于“物质”,存在是指人的具体存在,即作为意志或行动主体的个人存在。
A:错误
B:正确
自我,它是人格中最文明、 最有道德的部分。
A:错误
B:正确
威特金用“人是科学家”这样一个概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A:错误
B:正确
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它们一般是后天习得的。
A:错误
B:正确
人和动物都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A:错误
B:正确
前意识的主要作用就是回忆作用。
A:错误
B:正确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第一个阶段是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
A:错误
B:正确
埃里克森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这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
A:错误
B:正确
个体为了消除焦虑,就会形成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觉知系统。
A:错误
B:正确
个体性格是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A:错误
B:正确
良好秩序—秩序紊乱;细心—粗心;自我约束—意志脆弱等属于人格的基本维度中的随和性维度。
A:错误
B:正确
情境测验不是指在控制情境下观察受测者行为的评估方法。
A:错误
B:正确
人格化是指个人在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
A:错误
B:正确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
A:错误
B:正确
弗洛姆认为,气质与性格共同组成了人的人格。
A:错误
B:正确
分化又称概括化、泛化,指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而且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