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竹简相提并论的木牍,一般的长度有()。
A:二尺
B:一尺五寸
C:一尺
D:三尺
书籍的()和()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
A:插画
B:文字
C:外在美
D:内在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也可以“传宗接代”
B:我国的书籍设计应该直接去模仿西文设计模式,这样才能进步
C:以人为本是判断书籍设计艺术质量的很好的标准
D:书籍设计最终是要使作品具有“内在的力量”,在读者心中产生亲和力。
书记发展至今,具有生命力的最好证明是()和()之间的完美结合。
A:外在形式
B:充实的内容
C:追求美感
D:功能
以下属于18世纪书籍设计形式的是()。
A:洛可可艺术形式
B:马赛克形式
C:封皮上印有拥有者的纹章
D: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个性化的装饰
尽管有木板书,绢绵书,但是纸仍然是携带和印刷的最佳用材,它的美主要体现在()。
A:纤维经纬
B:触感气味
C:自然色泽
D:由印刷、书画透于纸背的表现力
莫里斯在创作《乔叟诗集》作品时,将()综合运用为一体,使得“书籍之美”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A:文字
B:插图
C:活字印刷
D:版面构成
版面设计中,文字从左到右横写,从上到下竖写,看似简单的组合,实际是蕴含着()规律。
A:明视距离的确定
B:古代传统文化风格
C:人类主观意识
D:不可视格子的排列
对于器物而言,材料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撑,那么根据质地一般分为()类型.
A:植物
B:动物
C:化学物质
D:矿物质
为了控制书籍的整体构造,我们必须清楚以下()关键点。
A:书籍形态的理性把握
B:信息形态的整体结构
C:书记整体形态的策划与构成
D:书记印刷和销售
由上海举办的“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将评出的作品送往()参加评比,均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项,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A:巴黎
B:伦敦
C:莱比锡
D:瑞士
美国著名的图标信息设计家()说:“我们正在将信息技术与信息建筑给及嫁接,我们超常的能力将数据信息存储并传达,使得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A:福布斯
B:康定斯基
C:乌尔曼
D:威廉姆斯
公元3世纪和4世纪时,()形式的书得到普及。
A:册籍
B:卷轴
C:透视
D:电子
孙以添在()中强调:“壮丁书籍,不在华美视观,而在护秩有道,款式古雅……”
A:《工艺文化》
B:《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普查手册》
C:《雪山下的村庄》
D:《藏书纪要》
20世纪()将德国、英国等欧洲的插图和日本风格的书籍装帧介绍到中国。
A:胡适
B:柳宗元
C:蔡元培
D:鲁迅
()是装帧界首位获得“韬奋出版奖”的艺术家。
A:曹欣之
B:庞薰琹
C:矛盾
D:丰子恺
中国最原始的文字是在距今有()年历史的时间。
A:一千年
B:两千年
C:三四千年
D:五六千年
读一本书籍,犹如在品尝一道菜肴,能够使读者分泌唾液,这体现了书籍的()。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D:味觉
奇文云海与霍荣龄的《牡丹亭》反应了()。
A:中国书籍世界化
B:中国本土文化的回归
C:书籍新面貌
D:书籍的儒家文化
美国前卫作家维里莫·戈斯形容文字犹如广阔草原中伴随风中扩散蔓延的形象,比喻的是()。
A:拉丁文字
B:中国文字
C:符号
D:数字士
考古发现,我国早就有利用植物纤维造纸的历史,是蔡伦之前,在西汉汉宣帝时期的麻纸。
A:错误
B:正确
从装帧封面以及一些简单的版面装饰设计,到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书籍表面样式的追求。
A:错误
B:正确
不同民族对色彩的习惯和感受不同,比如中国的“丧”是白色,日本是黑色
A:错误
B:正确
羊皮纸比纸莎草纸厚很多并且很结实,能够折叠。
A:错误
B:正确
将书籍内容的叙述中注入大众传媒式的流动性图像影视收的,表达出多样化。具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的风格称为“大众化的波普艺术”风格。
A:错误
B:正确
《魏玛国立包豪斯》虽然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但其艺术性并未讲到书籍设计,未给后来留下财富。
A:错误
B:正确
书籍作为一种纸文化形态,“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永葆纸文化的生命力,是因为其体现了与人亲近的自然之美。
A:错误
B:正确
甲骨文字的排列,直行由上到下,横行由左向右,已颇具篇章布局之美。
A:错误
B:正确
书籍设计是书的视觉装饰
A:错误
B:正确
书籍载体同样面临快节奏、高效率生活状态下的新生代阅读者对信息传播的挑剔和质疑。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