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属于第三节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中的作品有()。
A:《烟壶》
B:《红旗飘飘》
C:《祭红》
D:《神曲》
20世纪是世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现代主义的书籍设计充满着()。
A:个性
B:主观性
C:民主性
D:革命性
尽管有木板书,绢绵书,但是纸仍然是携带和印刷的最佳用材,它的美主要体现在()。
A:纤维经纬
B:触感气味
C:自然色泽
D:由印刷、书画透于纸背的表现力
和竹简相提并论的木牍,一般的长度有()。
A:二尺
B:一尺五寸
C:一尺
D:三尺
纸之美视由印刷、书画透过纸背的表现力而体现出来的自然痕迹,那么这种表现力主要包括()。
A:触感性
B:挂墨性
C:耐磨性
D:平整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也可以“传宗接代”
B:我国的书籍设计应该直接去模仿西文设计模式,这样才能进步
C:以人为本是判断书籍设计艺术质量的很好的标准
D:书籍设计最终是要使作品具有“内在的力量”,在读者心中产生亲和力。
在书的开始阶段,手抄本中的插画主要包括(),它们起着装饰书籍的作用。
A:花式首写字母
B:围绕文本的框式
C:单幅的插图
D:漫画
为了控制书籍的整体构造,我们必须清楚以下()关键点。
A:书籍形态的理性把握
B:信息形态的整体结构
C:书记整体形态的策划与构成
D:书记印刷和销售
()的小说集()的封面被誉为装帧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文化圈具有“钱封面”的雅称。
A:徐钦文
B:《出了象牙之塔》
C:鲁迅
D:《故乡》
()书籍作品能体现书籍个性的功能和审美的结合。
A:《画魂》
B:《小红人的故事》
C:《金中都遗珍》
D:《江南论语》
美国著名的图标信息设计家()说:“我们正在将信息技术与信息建筑给及嫁接,我们超常的能力将数据信息存储并传达,使得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A:福布斯
B:康定斯基
C:乌尔曼
D:威廉姆斯
1920年利希斯在儿童故事书()中对第四维“时间”、书本的三个维度以及书页的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A:《艺术左翼战线》
B:《鸣不平》
C:《两个正方形》
D:《梦见少年》
孙以添在()中强调:“壮丁书籍,不在华美视观,而在护秩有道,款式古雅……”
A:《工艺文化》
B:《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普查手册》
C:《雪山下的村庄》
D:《藏书纪要》
()是封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自身时间最长、与读者见面机会最多的部分,只要浏览书架,便可看到。
A:扉页
B:书脊
C:环衬
D:封皮
在书籍设计时,()的设定,是掌握设计秩序化的传达的关键,不同的()决定了不同的秩序的信息演绎方式。
A:感情基调
B:色彩因素
C:字体大小
D:书籍内容基调
()是装帧界首位获得“韬奋出版奖”的艺术家。
A:曹欣之
B:庞薰琹
C:矛盾
D:丰子恺
“设计新论”是由著名的日本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界巨人()提出的。
A:杉浦康平
B:宫崎骏
C:康定斯基
D:无印良品
20世纪书籍设计流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伦敦英伦格调
B:法国浪漫主义
C:德国的表现主义
D:中国的儒家传统
我国书籍插图的范例()。
A:《三国演义》
B:《水浒叶子》
C:《朝花夕拾》
D:《孔子》
在书籍设计中表现出荒诞、毫无章法的混乱特质的设计风格是()。
A:巴洛克风格
B:超现实主义
C:达达主义风格
D:个性化方向
自古以来,文字是构筑书籍信息形态的基本元素,但至今仍然是占主导地位,但不是唯一元素。
A:错误
B:正确
版面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字体种数,避免花哨,而以时尚为中心的出版物,则采用多样化的数字组合,以表达现代人的心态和动律追求。
A:错误
B:正确
不同民族对色彩的习惯和感受不同,比如中国的“丧”是白色,日本是黑色
A:错误
B:正确
书籍作为一种纸文化形态,“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永葆纸文化的生命力,是因为其体现了与人亲近的自然之美。
A:错误
B:正确
近些年来,设计师提倡的由装帧向书籍设计整体设计转换的概念,在观念上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进步。
A:错误
B:正确
商品书籍的设计手制于成本核算,是唯一阻碍书籍整体设计概念更新的因素和最大的因素。
A:错误
B:正确
将书籍内容的叙述中注入大众传媒式的流动性图像影视收的,表达出多样化。具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的风格称为“大众化的波普艺术”风格。
A:错误
B:正确
柳宗元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对评价:“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
A:错误
B:正确
器物之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材料之美
A:错误
B:正确
从纪元之初到11世纪,欧洲的文字记录仅限于教士阶层。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