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连《题辞》共24篇,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连载于《语丝》上。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坟》
朱自清曾高度评价()时期杂文的战斗实绩,认为它是“春天的第一只燕子”。
A:五四时期
B:抗战时期
C:国统区杂文
D:上海“孤岛”时期
( )在《论人情》、《唯动机论者》、《“敲草榔头”之类》、《略谈要爱》、《真的人的世界》等杂文中,呼唤对人的尊重,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情,猛烈抨击搞无情斗争、残酷打击的粗暴方法。
A:周瘦鹃
B:徐懋庸
C:巴人
D:丰子恺
____较早地将视线立足于“现在进行时”,她以当时最具现代意味的发散式思维和五彩碎片般任意自如的文体运行方式,透露了散文文体“现代化”的最初信息。
A:曹明华
B:巴金
C:杨绛
D:陈白尘
____是台湾年轻一代女散文家的代表。
A:张晓风
B:简媜
C:张秀亚
D:琦君
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广泛、持久、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所谓广泛,是____ 。
A:从广袤性、广度上讲,鲁迅杂文的内容包罗万象, 他的笔锋对准了千奇百怪的病态社会的方方面面。
B:从时间上讲,指其持久性和韧战精神。
C:从感情态度上讲,指其冷峻无情、尖锐泼辣, 大憎表示大爱。
D: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标举“都市文学”旗号的____认为,“都市文学”并非局限于与“乡村”对立的地域界限内的文学题材,也不只侧重于描绘外在的都市景观,而是主要表现人类在“广义的都市”下的生活情态,表现现代人文明化、 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表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A:简媜
B:杜十三
C:林燿德
D:张启疆
朱自清的散文集有____。
A:《背影》
B:《欧游杂记》
C:《你我》
D:《伦敦杂记》
郁达夫早期的许多散文,如果套用他的文章题目,可以称之为零余者的感伤之歌,与他早期小说同调。名篇如____。
A:《还乡记》
B:《一个人在途上》
C:《还乡后记》
D:《感伤的行旅》
张秀亚五十年代的散文集有____。
A:《三色堇》
B:《牧羊女》
C:《凡妮的手册》
D:《爱琳的日记》
何凡的杂文集有____。
A:《不按牌理出牌》
B:《三叠集》
C:《一心集》
D:《谈言集》
所谓“太白派”,指的是团结在《太白》杂志周围,以左翼作家为骨干, 包括____
A:鲁迅
B:茅盾
C:林语堂
D:周作人
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 )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
A:广泛
B:持久
C:冷峻
D:深刻
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的序中,把他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____。
A:“诗人”时期
B:“学者”时期
C:“斗士”时期
D:“革命者”时期
香港学者散文风格多样,个性各异,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点,如____。
A:知识丰富
B:视野开阔
C:对中国社会历史和整个人类文明有一种深切的关怀
D:融学养、智慧、才情、辞采于一炉
《野草》里的象征艺术的类型,主要包括()。
A: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
B: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
C: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
D: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
下列作品中属于李广田的作品的是____。
A:《画廊集》
B:《银狐集》
C:《雀衰记》
D:《画梦录》
柯灵写于1940年的____等几篇杂文,也很有特色,可以说是“立体风土画”和有的放矢的现实评论的融合。
A:《从“目莲戏”说起》
B:《关于土地》
C:《关于拳教师》
D:《关于女吊》
何凡的杂文集有()。
A:《不按牌理出牌》
B:《三叠集》
C:《一心集》
D:《谈言集》
林燿德著有散文集( )
A:《一座城市的身世》
B:《迷宫零件》
C:《钢铁蝴蝶》
D:《都市大画》
张秀亚五十年代的散文集有( )
A:《三色堇》
B:《牧羊女》
C:《凡妮的手册》
D:《爱琳的日记》
散文繁荣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是____。
A:政治开放
B:思想多元
C:艺术民主
D:个性活跃
梁实秋《雅舍小品》艺术内涵的两大层面是____。
A:对于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
B: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
C:对于反革命分子的痛击
D:对于社会黑暗的鞭挞
张中行的____,以独特的格调被人称为“当代的《世说新语》”。
A:《负暄琐话》
B:《负暄续话》
C:《负暄三话》
D:《顺生论》
丰子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结集出版了____。
A:《中学生小品》
B:《随笔二十篇》
C:《率真集》
D:《缘缘堂再笔》
聂绀弩是一位文史专家,有较渊博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他的杂文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常从古代的历史典籍、笔记小说中取材,即便是那些直接批评现实的杂文, 他也常常引用史料。
A:错误
B:正确
六十年代初期,散文界兴起“诗化”散文的创作热潮,这是对散文审美性回归的努力。杨朔最早致力于“诗化”散文的创作。
A:错误
B:正确
鲁迅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在《三闲集》和《二心集》里,侧重于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领域,批判以封建思想为核心的旧思想、 旧文化、 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
A:错误
B:正确
梁实秋通达事理,理解人生,所以他不过分非难他所看不惯的一切, 只是给予善意的调侃, 委婉的讽喻,有时还反躬自嘲,发人深省。
A:错误
B:正确
曹晓冬的散文《手记》和《梦游》,以梦呓和幻觉的形式来结构全篇,大量似真似幻、闪烁其词的幻觉描写,把读者引入一个虚无缥缈的非理性意识空间。
A:错误
B:正确
半个世纪以来,台湾地区的散文与中国大陆当代散文一样,发展起伏不定。
A:错误
B:正确
“新生代”一般泛指“知青族”一代人之后的新一代,他们大致成长于1976年以后的“经济时代”,是“信仰危机”的产儿。
A:错误
B:正确
沈从文散文语言的色调自然朴素,节奏从容不迫,用词造句不事雕琢而圆熟精练, 又灵活运用方言俗语, 增强作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A:错误
B:正确
周作人的“亦报随笔”朴实自然,语言俗白、纯净而有韵味,没有了三四十年代《夜读抄》、《书房一角》 “掉书袋” 的沉闷。
A:错误
B:正确
闻一多散文语言的突出成就之一,是他善于运用“活的口语”。
A:错误
B:正确
报告文学在四十年代国统区基本上被压制下去以后,代之而起的是具有同样纪实功能的生活速写、旅途通讯、见闻杂记一类的记叙散文。
A:错误
B:正确
秦似同《野草》社其他前辈作家相比,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的杂文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热情奔放,明快流畅。
A:错误
B:正确
季羡林在《我眼中的张中行》一文中说“中行先生学富五车,腹笥丰盈。他负暄闲坐,冷眼静观大千世界的众生相, 谈禅论佛, 评儒论道,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A:错误
B:正确
余光中在写于1963年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散文——一种“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现代散文”。
A:错误
B:正确
1913年9月,郁达夫赴日本留学,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 同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在现代文坛引起巨大的震动。
A:错误
B:正确
余秋雨是年轻一代学者散文的代表。1988年,《收获》杂志以专栏的形式开始连载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散文。
A:错误
B:正确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外国散文的介绍,现代报刊的创办,适应除旧布新的时代需要,中国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未有、焕然一新的“质变”,开始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A:错误
B:正确
唐敏的代表作 《总是难忘》,像一支温馨而沉重的 “少女奏鸣曲”,展示了一群20世纪60年代初中女生天真烂漫的生活。
A:错误
B:正确
中国现代随笔创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蔚为风行,造就了一种娓语漫谈、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文体,对中国现代语体散文的成熟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A:错误
B:正确
鲁迅晚年的杂文收在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中,这是他杂文思想和艺术都达到颠峰状态的结晶。
A:错误
B:正确
与上海“孤岛”和国统区散文交汇构成战时散文发展主流而又具有独特风貌的是解放区“人民文艺运动”所产生的新型散文。
A:错误
B:正确
“新生代”一般泛指“知青族”一代人之后的新一代,他们大致成长于1976年以后的“经济时代”,是“信仰危机”的产儿。
A:错误
B:正确
李敖的杂文内容极其广泛, 历史、 文化、社会、生活,无所不谈。表面上行文轻松随便,甚至语涉不经,而实际上却往往离不开针砭时弊,揭露黑暗,抨击畸形道德和丑恶人性。
A:错误
B:正确
王力的小品文,一般直接接触尖锐的现实政治问题。
A:错误
B:正确
吴晗写过各式各样的杂文,但他写得最多、最有特色的还是历史小品式的杂文,史论性的杂文,即“历史杂文”。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