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温度下,A B=2C反应达到平衡,若增大或减少B的量,C和A的平衡浓度都不变,则B是()
A:纯固体或纯液体
B:气体
C:溶液
D:任何物质
在298K下,反应2HCl(g)→Cl2(g) H2(g)的DH?=184.93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恒温恒压下为吸热反应
B:HCl(g)的标准生成焓为负值
C:DfH?(HCl,g)=-184.93kJ?mol-1
D:该反应恒温恒压下为放热反应
3氧化数铬在过量强碱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为()
A:Cr(OH)3
B:CrO2-
C:Cr3
D:CrO42-
下列配体中属于多齿配体的是()
A:NH3
B:S2O32-
C:NH2CH2CH2NH2(乙二胺)
D:SCN-
下列物质中键的极性最大的是()
A:BCl3
B:BeCl2
C:LiCl
D:HCl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A:n=1,l=0,m=1
B:n=3,l=2,m=-2
C:n=2,l=2,m=1
D:n=4,l=-2,m=0
下列电极反应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其有关的离子浓度减半时,电极电势增大的电极是()
A:Cu2 2e=Cu
B:Ni2 2e=Ni
C:Fe3 e=Fe2
D:I2 2e=2I–
下列配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
A:[Zn(NH3)4]2
B:[Cu(NH3)4]2
C:[Ni(CN)4]2-
D:[Ag(CN)2]-
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A:HNO3
B:H3PO4
C:H3AsO4
D:H2SO4
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DG?=0
B:K?=0
C:E=0
D:j? =j?-
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系统的()
A:Q=0,W=0,ΔU=0,ΔH=0
B:Q≠0,W≠0,ΔU=0,ΔH=Q
C:Q=W,ΔU=Q-W,ΔH=0
D:Q≠W,ΔU=Q-W,ΔH=0
一般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碰撞机会增加
B:反应物压力增加
C: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D: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配制pH=5.0的缓冲溶液,选用最佳缓冲对为()
A:HNO2–NaNO2,pK(HNO2)=3.37
B:HAc–NaAc,pK(HAc)=4.75
C:HCN–NaCN,pK(HCN)=7.75
D:NH3·H2O–NH4Cl,pK(NH3·H2O)=4.75
下列各物质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的是()
A:H3BO3
B:CHCl3
C:HgCl2
D:C(石墨)
某元素的价电子结构为3d24s2,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A:四周期、ⅥA、s区
B:四周期、ⅥB、s区
C:四周期、ⅣB、d区
D:四周期、ⅣA、d区
向0.1mol?dm-3的氨水溶液中加入NH4Cl固体,使溶液中NH4Cl浓度为0.18mol?dm-3。已知:K(HAc)=1.76×10-5,则溶液的pH值为()
A:13
B:5
C:6
D: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
B:凡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的指数等于方程式中其化学式前的系数时,此反应必为基元反应;
C:反应级数等于反应物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和;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抑制FeCl3水解应()
A:升高温度
B:加盐酸
C:加水稀释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A:复杂反应
B:基元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任何反应
在标准Cu电极和标准Zn电极组成的原电池中,如想使电动势增加,则采取()
A:增大Zn2 浓度
B:减小Cu2 浓度
C:向Cu2 溶液中加氨水
D:向Zn2 溶液中加氨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