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燃烧的化学实质,()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A:氧化、声
B:氧化、光
C:氧化、光和热
D:游离基连锁反应、光和热
对一般民用建筑,为了保证房间内的人员可以迅速撤离,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外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不宜超过()m;
A:10
B:15
C:20
D:30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爆炸中心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会迅速向外膨胀,形成很强的()并迅速向外传播。
A:压力波
B:冲击波
C:蘑菇云
D:噪音
高层建筑和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低于()米
A:9米
B:10米
C:11米
D:14米
室内不得存放超过()公斤的汽油。
A:1.5
B:1
C:0.5
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A: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使用明火
C:A和B都正确
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的阶段。
A:最不利
B:最有利
C:较不利
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超过()时能自行关闭。
A:70℃
B:280℃
C:93℃
D:68℃
当液化气罐内的气量不足时,应()。
A:放在热水中加热
B:换气
C:把气罐横放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进入库区的所有机动车辆,必须安装()。
A:刮雨器
B:防护栏板
C:防火罩
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可以用以下灭火设备扑救()
A:泡沫灭火剂
B:干砂
C:干粉灭火剂
D:二氧化碳灭火剂
可燃易燃液体装运作业时应做到:()
A:可以倾覆
B:不要使用能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
C:一般电动机具不能进库
D:库内不可用明火或电瓶照明
E:在运输中的通风装置上应有火星熄灭器和肪爆灯具等
燃烧现象的基本特征是()。A.
A:放热
B:发光
C:生成新物质
D:产生浓烟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A:反应速度较快
B:放热量较多
C:反应速度较慢
D:放热量一般
灭火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粉尘防爆的原则是()
A:缩小粉尘扩散范围
B:清除积尘
C:控制火源
D:适当增湿
E:采用抑爆装置
F:通风
有下列情形的场所不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
A: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
B:气流速度大于5m/s
C: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D: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
E:相对湿度小于95%
自然排烟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
A: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小于2m2;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B:需要排烟的,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C:长度不超过60m、两端有可开启外窗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D: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面积的5%。
粉尘防爆措施的基本原则是()等。
A:控制粉尘扩散范围
B:清除积尘
C:控制火源
D:适当增湿
E:采用抑爆装置
耐火性能试验中,构件的耐火极限有以下几个判定条件,即()。
A:完整性
B:稳定性
C:隔热性
D:阻火隔烟
用水直接喷射燃烧物进行灭火,属于冷却法灭火。()
A:错误
B:正确
加入惰性气体可以缩小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降低火灾爆炸危险性。()
A:错误
B:正确
按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金属钾,钠,锂,氢化钠属于乙类危险物质()
A:错误
B:正确
铁生锈不是燃烧现象。()
A:错误
B:正确
1211灭火器每半年应检查一次总重量,下降十分之一,就要灌装充气。()
A:错误
B:正确
粉尘爆炸抑制装置能在粉尘爆炸过程中,迅速喷洒灭火剂,将火焰熄灭。()
A:错误
B:正确
按燃烧性,汽油属于易燃液体。()
A:错误
B:正确
油库内的操作工具应用铜制或铍铜合金等有色金属制造。工作完毕应切断电源。()
A:错误
B:正确
爆炸过程区别于一般化学反应过程的最重要的标志反应的快速性。()
A:错误
B:正确
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是位于原来两液体的闪点之间,并且低于这两个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