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会计是以()为基本前提,以()成本作为入帐基础
A:币值不变历史成本
B:币值变化历史成本
C:币值不变现行成本
D:币值变化现行成本
由于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的直接影响,()是世界上对企业提出社会责任披露要求比较早的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时态法下,报表的折算顺序为:()
A:先折算收益及留存收益表,后折算资产负债表
B:先折算资产负债表,后折算收益及留存收益表
C:同时折算
D:孰先孰后无所谓
时态法下,如果收入或费用是大量的,折算可采用()
A:现行汇率
B:历史汇率
C:实际汇率
D:平均汇率
对外币交易进行会计处理的关键问题,首先选择()
A:折算汇率
B:交易价格
C:交易日期
D:交易类型
按扣除法计算居住国应征所得税额公式为()。
A:居住国应征所得税额=居民的国内所得×本国适用税率
B:居住国应征所得税额=(居民的国内外总所得-国外已纳所得税额)×居住国税率
C:居住国应征所得税额=居民的总所得×适用税率×国内所得/总所得
D:居住国应征所得税额=居民国内外总所得×适用税额-允许抵免的已缴来源国税额
某设在甲国的A公司,其在乙国有一个分公司。某年A公司共获利80万元,其中乙国分公司获利30万元,乙国所得税税率30%,甲国所得税税率40%,则甲国实行扣除法时应征税额为()万元。
A:41
B:32
C:28.4
D:37.4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或环球公司。这些不同的名称反映出跨国公司的()特征。
A:多国性
B:单国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
A: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汇率变动所引起的以外币结算的合同金额的变化的风险是:()
A:利率风险
B:政治风险
C:交易风险
D:折算风险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不仅改变了传统会计的计量单位,而且影响了传统会计的各项原则。
A:错误
B:正确
一项支出越早确认为费用,对纳税者越有利。
A:错误
B:正确
当净暴露风险资产为负值时,外币贬值则产生折算损失,外币升值则产生折算利得。
A:错误
B:正确
时态法下,对于现金和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项目,应该按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不同的计量模式,分别按历史汇率和现行汇率折算
A:错误
B:正确
货币法下,对所有资产负债表项目和损益表项目在折算过程中形成的折算损益一般不予递延
A:错误
B:正确
可以认为,“允许抵免额”就是“纳税人在收入来源国已缴所得税额”与“抵免限额”相比较中,数额较小的一方。
A:错误
B:正确
集中结转法适用于外币业务较少的企业
A:错误
B:正确
在外币交易中,折算损益的处理方法分为统币记账法和分币记账法
A:错误
B:正确
汇率是两国货币的比价,而其变化趋势和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货币供求状况的变化。
A:错误
B:正确
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使集团利益最大化,这样做会给有关国家政府带来损失。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