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单位劳动产出为20码布或25公斤小麦,美国单位劳动产出为40码布或100公斤小麦,则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1码布:2公斤小麦是一种可行的国际交换价格
B:中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贸易后布与小麦的全球总产量都将比贸易前得到提高
D:如果国际比价为1码布:1.25公斤小麦,则国际贸易对中国总体福利无影响
成员国间实现了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但经济政策尚未协调一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指的是()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下列属于马歇尔—勒纳条件前提假定的是()
A:供给弹性无穷大
B:供给无弹性
C:小国情况下
D:大国情况下
下列哪一项不是构成倾销的条件()
A:企业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B: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不同
C:该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不变
D: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分割的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J曲线效应”,在货币贬值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贸易收支倾向于()
A:改善
B:恶化
C:不发生变化
D:变化方向不确定
下列哪一项不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后果()
A:减少失业
B:进口需求增加
C:利率上升
D:贸易收支改善
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通胀和顺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政策搭配是()
A:紧财政、松货币
B:松财政、松货币
C:紧财政、紧货币
D:松财政、紧货币
可以帮助一国缓解通胀压力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政策组合是()
A:紧缩财政,放松货币
B:紧缩财政,紧缩货币
C:放松财政,紧缩货币
D:放松财政,放松货币
作为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代表,APEC不具有哪一项特征()
A:非排他性
B:非机制性
C:渐进性
D:集体行动一致性
里昂惕夫之谜是对()进行实证研究时得到的结论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相互倾销理论
C:比较成本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下列有关最佳关税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佳关税是国民额外收益等于国民额外损失时的关税水平
B:如果某一关税水平下国民额外收益高于国民额外损失,则表明进口关税水平偏高
C:本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高,则外国出口企业承担的关税比重越高
D:外国企业的供给弹性越小,则外国出口企业承担的关税比重越高
根据对保护的成本—收益分析而选择应保护的幼稚产业的标准是()
A:李斯特标准
B:穆勒标准
C:肯普标准
D:巴斯塔布尔标准
甲国生产一单位酒需4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30个劳动力,乙国生产一单位酒需2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10个劳动力,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甲国专业生产酒,乙国专业生产布
B:甲国专业生产酒和布
C:甲国专业生产布,乙国专业生产酒
D:乙国专业生产酒和布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A:国内物价上涨,对货币的需求上升
B:收入在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再分配
C:贸易条件恶化
D:货币幻觉的作用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时,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是()
A: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财政政策效果显著
B:货币政策效果显著,财政政策效果不显著
C: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财政政策效果不显著
D:货币政策效果显著,财政政策效果显著
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
A:周期性不平衡
B:收入性不平衡
C:结构性不平衡
D:货币性不平衡
下列哪个项目不属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内容()
A:中国政府向塞拉利昂捐助的抗埃博拉专项资金
B:中国企业利用在非洲投资所获得的资本收益进行的当地再投资资金
C:中国在非洲的建筑工人获得工资性收入
D:中国居民购买阿里巴巴股票获得的股息收入
A国2012年电子行业出口额为150亿美元,进口额为100亿美元,则该国该行业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A:20%
B:50%
C:60%
D:80%
假定美国生产单位X产品和单位Y产品分别需要投入8单位劳动与2单位劳动,而中国生产单位X产品和单位Y产品分别需要投入15单位劳动与12单位劳动,则()
A:美国在X产品和Y产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
B:中国在X产品和Y产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
C:美国只在X产品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
D:中国只在Y产品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悲惨性增长的发生条件()
A: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商品的
B:国外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C:本国在该产品国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D:本国供应量的增长会影响到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效应的是()
A:生产者剩余减少
B:贸易条件改善
C: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消费者剩余下降
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效应的是()
A:生产者剩余增加
B:贸易条件改善
C: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消费者剩余下降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下列属于货币贬值对吸收产生的直接影响效应的是()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
下列关于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技术要求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
B:产品多样化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
C: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
D:规模收益不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理论,下列()条件下汇率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A:小国情形
B:进出口需求弹性无穷大
C: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分别为0.6和0.3
D:进出口需求弹性为0
一般而言,适合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所应具有的特点包括()
A: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
B: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
C:具有“二元经济”特征
D: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下列()情况下,采取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更强。
A:出口需求突然减少
B:进口供给突然减少
C:资本大量外流
D:国内需求突然增加
下列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统计内容的是()
A:商品和服务贸易
B:经常转移
C:投资收益
D:对外直接投资利润再投资
在面临下面()冲击的时候,浮动汇率制能够比固定汇率制更好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A:出口需求下降
B:国内商品需求上升
C: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
D:资本外流
下列哪些情况下,加入关税同盟使本国福利增加的可能性更大()
A: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B: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C:本国与同盟伙伴国之间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差别较大
D:同盟伙伴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差别较大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的增加不仅改变了一国的生产结构,增加了进口替代品的生产量,也改变了一国的贸易规模,该国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下降了。
A:错误
B:正确
在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保证汇率的波动程度不超过其规定的范围。
A:错误
B:正确
政府干预经济、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四大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A:错误
B:正确
相互倾销贸易理论表明,不完全竞争企业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原则也会导致国际贸易产生。
A:错误
B:正确
在成立关税同盟的时候,本国(进口方)对贸易商品的供求弹性较大,则有利于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向。
A:错误
B:正确
在性质上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不同,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具有组织性的协定,而世界贸易组织是合法的国际性组织。
A:错误
B:正确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从货币供求均衡的角度看,一国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来源于该国货币存量的过度供给。
A:错误
B:正确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A:错误
B:正确
由于国际收支统计采用复式记账法,所以世界各国不会产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A:错误
B:正确
在要素价格实现均等化的同时,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也会实现均等化。
A:错误
B:正确
国际比价确定的原则是,要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必须将国际比价定在两个参加贸易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下。
A:错误
B:正确
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通常更高些。
A:错误
B:正确
从货币供求均衡的角度来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来源于该国国内货币存量的过度供给。
A:错误
B:正确
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其货币升值。
A:错误
B:正确
示范效应对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的发展中国家较为不利。
A:错误
B:正确
假定dx表示某国的出口需求弹性,dm为进口需求弹性,Sx为出口供给弹性,Sm为进口供给弹性,则当dxdmgt;SxSm的条件得以满足时,货币贬值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A:错误
B:正确
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失效的。
A:错误
B:正确
由于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比较迅速,导致了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A:错误
B:正确
在考虑外国收入影响后,开放条件下的乘数会变小。
A:错误
B:正确
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先例。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