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不属于别史的是()
A:《汉书》
B:《路史》
C:《逸周书》
D:《东观汉记》
“三礼”中内容最为庞杂的是 ( )。
A:《礼记》
B:《周礼》
C:《大戴礼记》
D:《礼逸》
下列各书展示了圣王的忧患意识的是()。
A:《易》
B:《书》
C:《春秋》
D:《诗经》
“五经”中运用“礼”来“定褒贬”的一部书是 ( )。
A:《尔雅》
B:《周易》
C:《春秋》
D:《尚书》
下列不属于“六书”的是()
A:指事
B:象形
C:形声
D:训诂
朱熹重新建立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确立的经典体系是()。
A:“五经”
B:“十三经”
C:“四书”
D:“十七史”
下列各项属于训诂方法的是( )。
A:指事
B:象形
C:形声
D:因声求义
《史通》的作者是()
A:郑樵
B:杜佑
C:司马迁
D:刘知几
“五经”的最终确立是在()。
A:汉代
B:战国
C:三国
D:唐代
诸子百家中,儒家之外,影响最大的是( )。
A:名家
B:道家
C:阴阳家
D:法家
《诗经》在汉代分古、今文,下列各家属于古文的是()。
A:《齐诗》
B:《韩诗》
C:《鲁诗》
D:《毛诗》
“五经”中记录先王行事的是()
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记》
下列不属于儒家的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周礼》又称()
A:《周官》
B:《仪礼》
C:《仪礼》
D:《乐记》
下列五经中记录“先王之制”的是( )。
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记》
将古今资料分门别类汇于一编的书是()
A:丛书
B:类书
C:别集
D:总集
战国末年儒家的最大的代表人物是()
A:墨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五经中讲天地之大道的是()
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记》
下列各种说法,道出中国史学传统精神的是()。
A:秉笔直书
B:言简意赅
C:合情合理
D:考证翔实
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训诂学著作是形成于战国末期的( )。
A:《尔雅》
B:《说文解字》
C:《广雅》
D:方言》
《大学》《中庸》是从()中剔选出来的两篇论文。
A:《论语》
B:《礼记》
C:《周礼》
D:《仪礼》
我们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A:《史记》
B:《左传》
C:《汉书》
D:《战国策》
道家黄老思想统治的时代是()。
A:东汉
B:西汉初
C:三国
D:魏晋
下列不属于指事字的是()
A:上
B:下
C:本
D:气
下列哪部经书没有经过孔子的整理()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孝经》
下列不属于形声字的是()
A:捉
B:握
C:接
D: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在( )。
A:秦始皇时期
B:刘邦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唐太宗时期
下列各书不属于“典志类”著作的是( )。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永乐大典》
下列不属于训诂学著作的有()
A:《说文解字》
B:《尔雅》
C:《玉篇》
D:《淮南子》
在传统的四部分类中,著述最多、最有分量的一部是()。
A:经
B:史
C:子
D:集
下列说法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名不正言不顺”
B:“不争”
C:“无为”
D:“虚静”
训诂学的目的有()
A:追求更佳解释
B:追求词义本源
C:追求矛盾解决
D:追求深奥难解
下列各书,属于经学典籍的是()。
A:《左传》
B:《史记》
C:《尚书》
D:《礼记》
下列学者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是()。
A:韩非子
B:李斯
C:商鞅
D:荀子
学习国学的目的有()。
A: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B: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C:提升个人精神境界
D:为文化输出作准备
下列典籍属于地理类著述的有()。
A:《山海经》
B:《徐霞客游记》
C:《通志》
D:《读史方舆纪要》
《大学》的“三纲”包括()。
A:格物
B:明德
C:亲民
D:至善
训诂学的目的有( )
A:追求更佳解释
B:追求词义本源
C:追求矛盾解决
D:追求深奥难解
经学史上,《易》学研究流派有()。
A:象数派
B:义理派
C:心学派
D:正一派
以下属于地志的有( )。
A:《山海经》
B:《水经注》
C:《元和郡县志》
D:《读史方舆纪要》
“三礼”是关于周朝礼制的著作,最有条理的是《礼记》,最古奥的是《仪礼》,最杂乱的是《周礼》。
A:错误
B:正确
所谓总集是指将某个人的全部诗文著作汇编在一起而编成的集子。
A:错误
B:正确
国学这一概念是晚清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 )
A:错误
B:正确
“五经”经典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个体系的确立,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诸子兴起于春秋之末而盛于战国。前有老子、孔子及七十子之徒,后有墨、杨、孟、庄、荀、韩之流,习惯上称为诸子百家。
A:错误
B:正确
六书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 )
A:错误
B:正确
“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
A:错误
B:正确
墨家的得名仅晚于儒家,早于道家,是当时的显学。 ( )
A:错误
B:正确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的力著,是地理学的经典之作。 ( )
A:错误
B:正确
就《周易》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上古中央政府政治文件的汇编。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