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
A: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
A:张作霖
B:张学良
C:阎锡山
D:杨虎城
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中国近代史是指哪个时段( )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历史
B: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C: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历史
D: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前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是( )
A:无偿没收
B:有偿征用
C:和平赎买
D:“四马分肥”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的阶段是(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毛泽东认为,(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十月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 )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A:农业革命
B:工业革命
C:民主革命
D:社会革命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38年10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中国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地域辽阔,战线长,敌后战场的开辟
B: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仍相对弱小,无力开展反击
C:中国国民党不积极抗战
D:中国抗战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十分困难。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 )因素。
A:民主主义
B:资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 )。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建立起四支水师,其中( )是海军主力。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南洋水师
D:北洋水师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
A:合并公营资本
B:征用外国资本
C:赎买民族资本
D:没收官僚资本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 )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
B:学生运动
C:农民运动
D:市民运动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村民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多党合作制度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时期完成的
A: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0
B:1953
C:1956
D:1958
不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A: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B:中国封建势力日渐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
C:中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迅猛发展
D: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
开办经济特区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完善投资环境
B:有利于外引内联有机结合,发挥特区的“四个窗口”作用
C:有利于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
D:有利于建立一种灵活而有效地适应市场规律的经济体制模式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是( )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自此,拨乱反正工作得到全面展开,主要包括( )
A: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B:学习路线的拨乱反正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包括( )
A:民族
B:民权
C:民众
D:民生
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925年至 1927 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这次革命( )
A: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
B: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
C: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D:规模小于辛亥革命
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帮助我们树立四个自信。这“四个自信”即( )
A:道路自信
B:文化自信
C:理论自信
D:制度自信
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其中的三大起义主要包括( )
A:平江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 )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C: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工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A:对
B:错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A:对
B:错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
A:对
B:错
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反对宗派主义。( )
A:对
B: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
A:对
B:错
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其直接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 )
A:对
B:错
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
A:对
B:错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
A:对
B:错
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同盟会。( )
A:对
B: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右”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A:对
B: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