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富集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物量金字塔
D:生物放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见于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以下各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目前仅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一具体法律
B: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
C: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与环境要素保护法之间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
D: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的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A:禁止猎捕、杀害
B:经主管部门许可可以猎捕、杀害
C:大量驯养繁殖成功后可以猎捕、杀害
D:自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猎捕、杀害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谁可以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国务院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多少倍的树木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B:珍贵的野生动物
C:濒危的野生动物
D: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对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正确的看法是
A:解决环境问题只能放弃发展
B:先发展后治理
C:可持续发展
D:无所作为
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
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人
A: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B: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C:无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D: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行为,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的时间是
A: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
B: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
C:事故发生后64小时内
D: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
“按自然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关系,就可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我国()。
A:先秦思想家荀况的《王制》
B:秦朝的《田律》
C:《唐律》
D:西周的《伐崇令》
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许可证制度
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
D:经济刺激制度
()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A:国务院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
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以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
B: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
C: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
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根据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名录》,把我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
A:珍稀种,濒危种,稀有种
B:濒危种, 稀有种,渐危种
C:珍稀种,稀有种,普遍种
D:濒危种,渐危种,普遍种
环境损害是( )的构成要件
A:环境刑事责任
B:环境民事责任
C:环境行政责任
D:以上三种责任
规定污染源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最高限额的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基础标准
D:方法标准
为海洋渔业航运军事体育训练等事业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海洋环境区域是
A:海洋特别保护区
B:海上自然保护区
C:海滨风景游览区
D:自然资源保护区
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最全面规定的是
A:《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B:《伦敦倾倒公约》
C:《马波尔公约》
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环境方法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A:确定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B: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C: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
D: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基础标准
排污者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
A:企业经营亏损,濒临破产的
B:因治理污染取得明显成效的
C: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D: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
省级人民政府为实现区域水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而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工业污染源的法律规定是指
A: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
B: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C: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等
D: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对于非自然人(我国原先称法人,现称为单位)能否成为危害环境罪的主体,我国刑法体现了( )的观点。
A:肯定说
B:否定说
C:混合说
D:以上都不对
劣质农药不包括
A: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B:失去使用效能的
C: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D: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
A:强制取得
B:法定取得
C:自然添附
D:天然孳息
负责灯塔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务时,因疏忽造成海洋污染损害的,由谁承担责任
A:船舶所有者
B:该主管部门
C:两者共同承担
D:不存在责任的承担
某村庄的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张某,后来在土地下面发现有稀缺矿藏,享有该矿藏所有权的是
A:村集体所有
B:张某所有
C:国家所有
D:三者都有份
环境保护单行法不包括
A:污染防治法
B:土地利用规划法
C:自然资源保护法
D:环境标准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用地单位因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缴纳各项正常费用以后超过1年仍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
A:耕地使用费
B:闲置补偿费
C:耕地闲置费
D:保护管理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
A:故意
B:过失
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
D:违法行为
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价书
环境科学将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第一环境问题
B:第二环境问题
C:资源问题
D:人口问题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固体废物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
A:命令
B:调解
C:仲裁
D:裁决
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B: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个人不得拥有土地所有权
日本环境法的立法模式是
A:法典化
B:复合法
C:整合化
D:基本法模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
A:大陆架
B:公海
C:内海
D:毗连区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赔偿公约》适用于什么所产生的油污
A:客轮
B:货轮
C:油轮
D:一切船舶
依《草原法》规定,哪些开发利用活动是被禁止的()。
A:在草原上割灌木、挖药材、挖野生植物、刮碱土等
B:采集草原上的珍稀野生植物
C:在半荒漠草原挖灌木
D:在草原上拉肥土
环境无过错原则的构成要件包括
A:违法性
B:损害结果
C:因果关系
D:损害结果与因果关系
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循的法定基本程序,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指
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
C:听证程序
D:执行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