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山脊线也称( )。
A:示坡线
B:集水线
C:山谷线
D:分水线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
A:X轴,向北为正
B:X轴,向东为正
C:Y轴,向东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时的公式有所不同。
A: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
B:方位角、坐标增量
C: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
D:纵坐标增量闭合差、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1.水准管轴垂直于纵轴2.十字丝横丝水平3.横轴垂直于纵轴4.视准轴垂直于横轴5.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6.十字丝纵丝垂直于横轴
A:1234
B:1256
C:1346
D:2356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可以消除(?? )。
A:视差的影响
B:视准轴误差
C: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D:度盘刻划误差
设对某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3″,现要使该角的观测结果精度达到±1.4″,则需观测( )个测回。
A:2
B:3
C:4
D:5
观测某目标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为258°36′00″,则指标差为()
A:24″
B:-12″
C:-24″
D:12″
测设圆曲线的控制主点有( ) 。
A:起点(直圆点)、转点(曲中点)、终点(圆直点)
B:交点(直圆点)、中点(曲中点)、交点(圆直点)
C:交点(直圆点)、转点(曲中点)、交点(圆直点)
D:起点(直圆点)、中点(曲中点)、终点(圆直点)
地形图的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它是一种什么形状的线()
A:闭合曲线
B:直线
C:闭合折线
D:折线
光电测距成果的改正计算有 ( )
A:加、乘常熟改正计算
B:气象改正计算
C:倾斜改正计算
D:三轴关系改正计算
全站仪由( )组成
A:光电测距仪
B:电子经纬仪
C:多媒体电脑数据处理系统
D:高精度的光学经纬仪
光电测距仪的品类分为 ( )
A:按测程分为短、中、远程测距仪
B:按精度分为I、II、III级测距仪
C:按光源分为普通光源、红外光源、激光光源三类测距仪
D:按测定电磁波传播时间t的方法分为脉冲法和相位法两种测距仪
等高线按其用途可分为(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示坡线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 )
A: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B:三角测量
C:距离测量
D:角度测量
若AB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与其真方位角相同时,则A点位于( )上。
A:赤道上
B:中央子午线上
C: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轴上
D:高斯投影带的边缘上
比例尺精度是指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地距离,则( )
A:1:500比例吃精度为0.05m
B:1:2000比例吃精度为0.20m
C:1:5000比例尺精度为0.50m
D:1:1000比例尺精度为0.10m
光学经纬仪应满足下列几何条件( )。
A:HH垂直VV
B:LL垂直VV
C:CC垂直HH
D:LL垂直CC
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 )
A:坐标正算
B:坐标反算
C:坐标方位角推算
D:高差闭合差调整
影响角度测量成果的主要误差是 ( )
A:仪器误差
B:对中误差
C:目标偏误差
D:竖轴误差
测量的基本工作时测距离、测角度和测高差。( )
A:对
B:错
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高程测量、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 )
A:对
B:错
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时,应采用盘左盘右取中的方法。( )
A:对
B:错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称为直线定线。( )
A:对
B:错
用经纬仪观测一个水平角,盘左、盘右各测一次称为两个测回。( )
A:对
B:错
在半径为10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A:对
B:错
经纬仪整平的目的就是使望远镜处于水平位置。( )
A:对
B:错
利用水准仪观测两点之间的高差时,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望远镜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 )
A:对
B:错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场地中央放样一条长轴线或若干条与基线垂直的短轴线。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
A:对
B:错
施工测量的精度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由工程设计人员提出的建筑限差或按工程施工规范来确定。( )
A:对
B: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