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循环队列Q[1..N-1]的头尾指针为F,R,当插入元素时尾指针R加1,头指针F总是指在队列中第一个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则队列中元素计数为( )。
A:R-F
B:N-(R-F)
C:(R-F+N)%N
D:(F-R+N)%N
设有1000个元素,用折半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
A:1
B:7
C:10
D:25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一个( )。
A:对称矩阵
B:零矩阵
C:上三角矩阵
D:对角矩阵
邻接表是图的一种()。
A:顺序存储结构
B:链式存储结构
C:索引存储结构
D:列存储结构
设一数列的顺序为1,2,3,4,5,6,通过栈结构不可能排成的顺序数列为( )。
A:3,2,5,6,4,1
B:1,5,4,6,2,3
C:2,4,3,5,1,6
D:4,5,3,6,2,1
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C: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D: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
设有一个10阶的对称矩阵A,采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序为主的存储,a11为第一个元素,其存储地址为1,每个元素占1个地址空间,则a85的地址为( )。
A:13
B:18
C:33
D:40
若从二叉树的任一节点出发到根的路径上所经过的节点序列按其关键字有序,则该二叉树是()。
A:二叉排序树
B:哈夫曼树
C:堆
D:AVL树
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一个元素,把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此种排序方法叫做( )排序.
A:插入
B:交换
C:选择
D:归并
计算机的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五个特性。
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若给定的关键字集合为{20,15,14,18,21,36,40,10},一趟快速排序结束时,键值的排列为()。
A:10,15,14,18,20,36,40,21
B:10,15,14,18,20,40,36,21
C:10,15,14,20,18,40,36,21
D:15,10,14,18,20,36,40,21
设F是一个森林,B是由F转换得到的二叉树,F中有n个非叶结点,则B中右指针域为空的结点有( )个。
A:n-1
B:n
C:n+1
D:n+2
广义表((a),a)的表头是( )。
A:a
B:b
C:(a)
D:((a))
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个节点。
A:16
B:32
C:31
D:10
对于含有n个顶点e条边的无向连通图,利用Prim算法生成最小代价生成树其时间复杂度为()。
A:O(log2n)
B:O(n*n)
C:O(n*e)
D:O(elog2e)
某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为E、A、C、B、D、G、F,中序遍历为A、B、C、D、E、F、G。
该二叉树结点的后序序列为
()。
A:B,D,C,A,F,G,E
B:B,D,C,F,A,G,E
C:E,G,F,A,C,D,B
D:E,G,A,C,D,F,B
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节点其物理位置也( )。
A:一定相邻
B:不必相邻
C:按某种规律排列
D:无要求
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有()条边。
A:n-1
B:n
C:n+1
D:0
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最多有( )条边。
A:n-1
B:n(n-1)/2
C:n(n+1)/2
D:0
若让元素1,2,3依次进栈,则出栈次序不可能出现( )种情况。
A:3,2,1
B:2,1,3
C:3,1,2
D:1,3,2
带头节点的单链表 head 为空的判定条件()。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head
当利用大小为N 的数组顺序存储一个栈时,假定用top = = N表示栈空,则退栈时,用( )语句修改top指针。
A:top++
B:top=0
C:top--
D:top=N
二叉树上叶结点数等于( )。
A:分支结点数加1
B:单分支结点数加1
C:双分支结点数加1
D:双分支结点数减1
对某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为ABDEFC,中序遍历的结果为DBFEAC,则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
A:DBFEAC
B:DFEBCA
C:BDFECA
D:BDEFAC
对于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若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是()。
A:n
B:(n-1)(n-1)
C:n-1
D:n*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