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比地面结构增加()。 
A:5-10cm 
B:5-8mm 
C:5-10mm 
D:5-8cm 
 
一般浅埋式结构,常采用()施工,比较经济;但在地面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的地段,也可采用暗挖法施工。 
A:管幕法 
B:箱涵顶进法 
C:明挖法 
 
连拱隧道结构中,下部支撑形式是介于()和贴壁式支撑之间,二次衬砌的支撑点转移到中墙的基础上。 
A:上部支撑 
B:二次衬砌 
C:混合支撑 
D:中墙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降水是基坑设计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可以分为基坑内降水和()两种情况。 
A:基坑降水 
B:基坑外降水 
C:基坑周围降水 
D:基坑防线内降水 
 
在隧道拱顶,其变形背向围岩,不受围岩的约束而自由地变形,这个区域称为()。 
A:抗力区 
B:受力区 
C:抗压区 
D:脱离区 
 
(??)一般做成箱形结构,两端加以临时封墙,托运至预定水面处,沉放至设计位置。 
A:附件式结构 
B:盾构结构 
C:沉管结构 
D:地下结构 
 
根据我国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中口径顶管一般指介于( )口径范围的顶管。 
A:500-800mm 
B:800-1800mm 
C:1800-2500mm 
 
防护等级较高时,结构承受荷载较大,窗洞的加强措施比较复杂。因而,仅大型防空地下室才开设通风采光洞。等级稍高的防空地下室不宜开设通风采光洞,而以采用()为好。 
A:人工通风 
B:自然通风 
C:机械通风 
 
穹顶直墙衬砌分离式结构主要用于无水平压力或水平压力较小的围岩中,()验算环墙的强度 
A:必须 
B:不需 
C: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 
 
水底沉管隧道断面形状选择的自由度较大,断面空间的利用率较高,一个断面内可容纳()个车道 
A:3~6 
B:4~7 
C:4~8 
D:5~8 
 
土层地下建筑结构的形式有:()和其他结构。 
A:浅埋式结构 
B:附建式结构 
C:地下连续墙结构 
D:沉管结构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设计模型:()和收敛限制模型。 
A:荷载—结构模型 
B:类似结构模型 
C:底层-结构模型 
D:经验类比模型 
 
地下建筑结构中不确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其周围的()的假设,()以及()等。 
A:岩土压力 
B:岩土体 
C:施工技术 
D:环境因素 
 
隧道的方案设计包括:确定隧道的()、横断面形状和尺寸。 
A:路线 
B:线形 
C:埋置深度 
D:路面状况 
 
护盾式推进机的形式有:()之分。 
A:单护盾 
B:双护盾 
C:三护盾 
D:四护盾 
 
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结构相比,在()两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 
A:计算理论 
B:施工方法 
C:设计理论 
D:强度理论 
 
按顶管管道内径大小可分为()三种。 
A:小口径 
B:中口径 
C:大口径 
D:超大口径 
 
地下建筑结构技术设计:解决结构的承载力、()等问题,并提供施工时结构各部件的具体细节尺寸及连接大样。 
A:刚度 
B:稳定性 
C:抗裂性 
D:抗压性 
 
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在衬砌内部尚需修建必要的()等内部结构。 
A:梁 
B:板 
C:柱 
D:墙体 
 
按顶管管材可将顶管分为()等等。 
A:钢管顶管 
B:混凝土顶管 
C:玻璃钢顶管 
D:其他复合材料顶管 
 
结构形式的确定因素:使用功能、地质条件、施工技术。 
A:对 
B:错 
 
地下结构的特点是外侧与土、水相接触,内侧相对湿度较高。因此,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通常比地面结构增加4~8mm。 
A:对 
B:错 
 
地下连续墙为整体连续结构,加上现浇墙壁厚度一般不少于50cm,?钢筋保护层又较大,故耐久性好,抗渗性能亦较好。 
A:对 
B:错 
 
当弹性地基梁的换算长度1<λ<2.75时,属短梁。 
A:对 
B:错 
 
普通梁是静定的或有限次超静定的结构;弹性地基梁是无穷多次超静定结构。 
A:对 
B:错 
 
在中硬岩层中,拱顶所受的力可通过拱脚大部分传给岩体,充分利用岩石的强度,使边墙所受的力大为增加,从而增加边墙的厚度,形成厚拱薄墙结构。 
A:对 
B:错 
 
按顶管一次顶进距离长短可分为短距离、长距离、超长距离三种。 
A:对 
B:错 
 
基坑支护结构通常可分为桩式围护体系和重力式维护体系两大类。 
A:对 
B:错 
 
为防止结构由于混凝收缩,温度和沉降等引起破坏,沿结构纵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变形缝,变形缝的间距为25m左右。 
A:对 
B:错 
 
喷锚支护既可以用于加固局部岩体而作为临时支护,也可以作为永久支护。 
A:对 
B: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