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A:增加开环极点
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增加开环零点
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或部件)在( )输入下的稳态响应。
A:线性
B:正弦
C:余弦
D:正切
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0.707。
A:±45°
B:±30°
C:±60°
D:±90°
校正元件按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可分为。( )
A:串联校正
B:反馈校正
C:前置校正
D:干扰补偿
模型按照构造方法可分为( )。
A:数学模型
B:物理模型
C:理论模型
D:经验模型
典型时间响应包括以下几种( )。
A:单位阶跃响应
B:单位斜坡响应
C:单位脉冲响应
D:单位综合响应
串联校正根据其提供的相角可分为( )。
A:超前校正
B:滞后校正
C:超前-滞后校正
D:滞后-超前校正
常用的典型外作用有( )。
A:单位阶跃作用
B:单位斜坡作用
C:单位脉冲作用
D:正弦作用
从输入角度看,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可分为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 )
A:错误
B:正确
闭环零点的作用为减小峰值时间,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并且闭环零点越接近虚轴,这种作用越明显。( )
A:错误
B:正确
改善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增加校正环节来实现。( )
A:错误
B:正确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 )
A:错误
B:正确
前置校正和干扰补偿可以单独用于开式控制系统,也可以作为反馈控制系统的附加校正而组成复合控制系统。( )
A:错误
B:正确
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频段中,高频段决定了系统的稳态精度。( )
A:错误
B:正确
根轨迹在s平面上的分支数等于闭环特征方程的阶数。( )
A:错误
B:正确
时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以拉氏变换作为数学工具,直接解出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 )
A:错误
B:正确
劳斯判据主要用于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和确定系统参数的允许范围,但不能给出系统稳定的程度。( )
A:错误
B:正确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是最优性原理,基本方法是逆向递推法。( )
A:错误
B:正确
动态系统的运动过程,是系统从状态空间的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移,其运动轨迹在状态空间中形成轨线。( )
A:错误
B:正确
单纯采用超前校正或滞后校正均只能改善系统暂态或者稳态一个方面的性能。( )
A:错误
B:正确
当需确定在某一外作用和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动态过程时,可采用拉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求得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值解。( )
A:错误
B:正确
若格兰姆矩阵W(0,t1)为非奇异,则系统完全可控。( )
A:错误
B:正确
rankM=n,即M满秩与系统完全可控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
A:错误
B:正确
系统的稳态误差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且还与外作用有关。( )
A:错误
B:正确
若闭环零、极点彼此接近,则它们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相互抵消。( )
A:错误
B:正确
结构图是对系统中每个元件的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 )
A:错误
B:正确
状态反馈的引入不改变系统的可控性,但可能改变系统的可观测性。( )
A:错误
B:正确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
A:错误
B:正确
系统的闭环极点与外部输入信号的形式和作用点无关, 但与输出信号的选取有关。( )
A:错误
B:正确
变分法是解动态系统优化问题的经典方法,它能够解决控制向量具有闭集性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 )
A:错误
B:正确
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
A:错误
B:正确
传递函数是由代数方程组通过消去系统中间变量得到的。( )
A:错误
B:正确
离散系统在有界输入序列作用下,其输出序列也是有界的,则称该离散系统是稳定的。( )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