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的研究实际是一个建构概念框架的过程,是研究者的初步理论设想。一般来说,它包括:组成研究的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研究问题的范围 、内容和层次;还包括
A:研究者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假设
B:研究方法
C:研究程序
D:研究困难预设
例如,一个研究的被试中,来自小学一、二年级的有24人,来自小学三、四年级的有16人,来自小学五、六年级的有20人,如果从三个年级段的学生中各取一半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那么此两组在被试这一无关变量上的变化是平衡的,这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被称之为()。
A:匹配法
B:平衡法
C:兼作组法
D:统计控制法
研究设计的进行具有两个大的方面的意义,其中一方面是:明确研究类型,为研究确定初步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是
A:明确研究工作过程,为研究工作规划具体的行动步骤
B:明确研究方法,使研究有法可依
C:明确研究目的,使研究有的放矢
D:明确研究的意义
有一些变量在一些研究中是自变量,在另一些研究中可能就是无关变量,反之亦然,因此无关变量是相对于()。
A:具体的研究内容而言的
B:具体的研究目的而言的
C:具体的研究程序而言的
D:具体的研究要求而言的
年龄阶段与思维发展特点的调查”、“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佳期的调查”、“社会转型期教育事业发展特征的调查”等。这类调查难度较大,其结果相对来说准确性不是很高,这类调查是属于()。
A:比较调查
B:原因调查
C:发展变化调查
D:关系调查
任何教育研究的开展都是以其研究目的与任务为根据的。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研究也就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从一般方法论来讲,我们可以把研究分为质化研究和
A:定性研究
B:行动研究
C:文献研究
D:量化研究
以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献是属于
A:检索性文献
B:一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计算机阅读型文献
教育科研具有一般性的步骤,其中每个阶段都可因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分化或取舍。具体来说,定量研究者所遵循的模式是 .
A:螺旋式
B:循环式
C:直线式
D:阶梯式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研究者很自然地会收集到两种证据,一种是支持自己头脑中的“假设”的证据,另一种是( )。
A:破坏自己头脑中“假设”的负面证据
B:破坏自己头脑中“假设”的正面证据
C:破坏自己头脑中“假设”的证据
D:破坏自己头脑中的预先设计
对数据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 )。
A:整体性
B:可靠性
C:实效性
D:计划性
前实验设计是对被试不作专门的选择和处理的设计,通常是一种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目的在于识别自然存在的变量及其关系,包括的几种设计模式是()。
A:单组后测设计
B:单组前后测设计
C:单组两自变量比较前后测设计
D:固定组比较设计
按照假设中所预测的变量间有关相关、相关的特点来划分,可以把假设分为
A:定向假设
B:非定向假设
C:零假设
D:分析性假设
抽取样本的常用方法有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不同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着眼点不同
B: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C:依据不同
D:手段不同
E:学科基础不同
F: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一般来说,个案资料的搜集途径很多,具体包括()
A:档案记录
B:文件
C:访谈
D:直接观察
E:参与观察
F:人工制品
结构式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有
A:文献抽样
B:类目划分
C:确定分析单元
D:评判记录
E:信度分析
F:统计处理
按照研究目的可以把教育科研划分为
A:定性研究
B:文献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虽然在研究的基本原理方面,文献研究与其它研究方法之间没有根本性的不同,但在资料的来源及其取得方式上,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使得文献研究拥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文献研究的优点有
A:研究资料的抗干扰特性
B:研究的相对低廉性
C:研究对象的间接性
D:时间跨度的拓展性
一般来说,广义的实验设计至少应该包括的几部分内容是( )。
A:实验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B:实验的内容与任务
C:实验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具体化
D:实验变量的操作与无关变量的控制
访谈作为个案资料的搜集途径之一,其主要功用有()。
A:协助研究者捕捉只有透过口头表达才能获得的经验和观点
B:补充观察和文献缺乏的资料
C:有助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话,立即确认了解的程度
D:透过访谈可以扩展问题的层次
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度分析,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低,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高,则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 。
A:错误
B:正确
视听型文献就是指以感光材料为载体,采用摄影的方法把文献的影像缩小了的文献,它体积小、容量大、成本低、便于复制、携带、存储,但阅读不方便,需要阅读机才能阅读,容易引起研究者的疲劳,且易伤害眼睛的一种文献类型 。
A:错误
B:正确
点估计是根据样本统计量 ,利用抽样分布的原理,用概率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在某数值区间之内的统计推算方法。
A:错误
B:正确
自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因变量影响的变量,是因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具有影响作用,我们称那个被影响的变量为自变量 。
A:错误
B:正确
我们知道研究工具自身信度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研究的信度,然而,研究工具的信度高,并不一定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高,因为研究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还会受到研究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的 影响。
A:错误
B:正确
只有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样本有较高代表性,那么由样本特征推断的总体特征才有普遍意义 ,对总体的研究结果才有推广价值。
A:错误
B:正确
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研究”和“在行动中研究”的广泛的科学探索活动。
A:错误
B:正确
联机检索是指研究者在计算机检索系统的终端上,通过通讯网络,以人——机对话方式,查询远距离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库或国际互联网(Internet),从而获得所需的文献信息。联机检索系统主要由检索终端、通讯网络、联机检索中心或相关网站及数据库等三部分构成 .
A:错误
B:正确
在邮寄问卷的调查中 ,问卷能否完成,能否收回,主要取决于调查者。
A:错误
B:正确
内部效度所涉及的主要的两个问题是:所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是否确实是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
A:错误
B:正确
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把许多被试或一组被试当作一个组群进行研究,也可以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研究。
A:错误
B:正确
文献检索的方法多种多样,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检索的要求和检索的条件来确定,一般可采取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A:错误
B:正确
行动研究的设计、执行过程与研究结果都需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发生,行动研究主体需要发展自我评鉴的能力,以强化研究的效度。
A:错误
B:正确
内在效度处理的问题是研究者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合的程度 ,即研究结果是不是真的捕捉到事实的真相和本质,真的观察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A:错误
B:正确
评价与衡量一项研究的好坏有两个最基本的指标,即研究的信度与效 度。
A:错误
B:正确
行动研究对现存的教育理论有验证的功能。行动研究中的“批判性反思”会系统审视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容,思考其科学合理性和实用价值。
A:错误
B:正确
真实验的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结果的精确性都比较高,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其适用的范围却非常有限。
A:错误
B:正确
准实验通常是一种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它可以操纵自变量,但不对被试作专门的选择和处理,也不能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目的只是为了识别自然存在的变量及其关系。
A:错误
B:正确
抽象性定义就是从抽象的概念意义上对变量共同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词典中对名词术语的定义通常就是抽象性定义,其特点是用一个概念来界定另一个概念,在定义中直接概括被定义变量的性质或特征。
A:错误
B:正确
能否提出一个好的研究假设,不仅关系到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关系到能否制订好的研究方案和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A:错误
B: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