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墙下条形基础传来Fk=160kN/m,基础自重及基础上土重Gk=44kN/m,基础宽度b=1.6m,则基底压力为( )kN/m2。
A:130
B:140
C:150
D:60
某无筋扩展基础的台阶允许宽高比为1:1.25,当台阶宽度为300时,则下列该台阶的高度中,( )是符合要求的。
A:300
B:325
C:350
D:400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 )倍。
A:1.5
B:1
C:3
D:1~3
土中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值随深度的增加变化是( )。
A:土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均减小
B:土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均增加
C:土自重应力增加而附加应力减小
D:土自重应力减小而附加应力增加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 )时,底板受力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
A:2m
B:2.5 m
C:3m
D:3.5m
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在地基中向下、向四周扩散,并在扩散过程中应力( )。
A:不变
B:缓慢增加
C:逐渐降低
D:变化不定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 )。
A:室外天然地面至基础垫层底面的距离
B: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C:室外天然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D: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垫层底面的距离
钢筋混凝土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mm。
A:100
B:150
C:200
D:300
在软弱土层中,桩端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桩称为( )。
A:摩擦桩
B:摩擦端承桩
C:端承摩擦桩
D:端承桩
墙下条形基础底板配筋正确的是( )。
A:受力筋布置在板宽度方向下部,分布筋的下面
B:受力筋布置在板宽度方向下部,分布筋的上面
C:分布筋布置在板下部,受力筋的下面
D:受力筋布置在板上部的最上面
淤泥质土地基上基础的宽度愈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A:愈小
B:愈大
C:与基底宽度无关
D:基底宽度大于3m时愈大
按经验公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土层深度从( )算起。
A:天然地面
B:设计室外地面
C:承台顶面
D:承台底面
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1.5m,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压力为100kN/m2,若基底以上土的饱和重度为18 kN/m3,基底以下土的饱和重度为17kN/m3,地下水位在地表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应力为( )。
A:85 kN/m2
B:73 kN/m2
C:88 kN/m2
D:70 kN/m2
能减少基底附加压力的基础是( )基础。
A:柱下条形基础
B: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C:箱形基础
D:筏形基础
土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于( )引起的。
A:土被压实
B:土颗粒体积减小
C:空隙水被挤出
D:空隙水和气体被挤出
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 )。
A:桩长
B:桩长的2/3
C:桩长的1/3
D:桩长的1/2
钢筋混凝土锥形基础顶面做成平台,从柱边缘每边至少放大50 mm,目的是( )。
A:防止柱底部尺寸不足
B:防止边坡混凝土坍落
C:便于基础支模
D:便于柱支模
工程上对于高压缩性土地基在建造房屋时( )进行地基处理。
A:不必
B:不宜
C:适宜
D:必须
因地基不均匀、建筑物荷载差异大或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应由( )控制。
A:局部倾斜
B:沉降差
C:倾斜
D:整体倾斜
桩基础承台下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 ),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
A:桩的直径或边长,120 mm。
B:桩的直径或边长,150 mm。
C:2倍桩的直径或边长,150 mm。
D:1.5倍桩的直径或边长,120 mm。
按材料不同,基础可分为( )。
A:刚性基础
B:柔性基础
C:毛石基础
D:混凝土基础
在建筑桩基设计中,下列哪些选项不宜考虑桩基承台效应作用?( )
A:承台底面以下存在新填土
B:承台底面以下存在湿陷性黄土
C:桩端以下有软弱下卧层的端承摩擦桩
D: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的嵌岩桩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符合规定的是( )。
A:预制桩不应低于C20
B:预制桩不应低于C30
C:灌注桩不应低于C20
D:灌注桩不应低于C30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与( )因素有关。
A:基础宽度
B:基础埋深
C:基础类型
D:土的重度
( )具有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的物理特征。
A:淤泥质土
B:粉土
C:粘土
D:粉质粘土
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是( )。
A:工程概况及场地条件
B:勘探点布置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有关勘探、土工试验资料
D:提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图
钢筋混凝土阶梯型基础台阶数设置较正确的是( )。
A:基础高度h≤500mm宜用一阶
B:基础高度h=600mm宜用两阶
C:基础高度h=900mm宜用三阶
D:基础高度h>900mm宜用三阶
采用泥浆护壁钻进的灌注桩需设置护筒,下列哪些选项是设置护筒的主要作用?( )
A:可提高孔内水位
B:维护孔壁稳定
C:防止缩径
D:增大充盈系数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为:( )、相邻原有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
A: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B:基础形式
C: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D:地基土冻结深度
扩展基础下的垫层,一般的做法是( )。
A:设置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C10
B:可采用碎石垫层或砂垫层
C: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
D:也可不设垫层
群桩的承载力并等于各单桩之总和,沉降量也等于单桩的沉降量,这就叫群桩效应。
A:错误
B:正确
端承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A:错误
B:正确
土的附加应力随土层加深其值逐渐变小,到下限土层时可以忽略不计。
A:错误
B:正确
基础底面给地基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方向向上。
A:错误
B:正确
山区地基与平原地基相比,具有地基性质不均匀问题和场地稳定性问题。
A:错误
B:正确
当地基土承载达到临塑荷载时,地基就面临破坏。
A:错误
B:正确
桩在荷载作用下,桩相对周围土体产生向下的位移,土对桩侧产生向上的摩阻力,称之为负摩阻力。
A:错误
B:正确
浅基础的刚性基础就是扩展基础。
A:错误
B:正确
渗透性强的砂土变形量完成的较快,而高压缩性土完成较慢。
A:错误
B:正确
拟建房屋基础埋深应大于相邻旧建筑基础。
A:错误
B:正确
承载能力要求是指该地层承受建筑物荷载后不能产生过量的沉降和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A:错误
B:正确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应先修正深度,再修宽度。
A:错误
B:正确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计算主要包括确定基础底面积、基础高度和基础底板配筋。
A:错误
B:正确
建筑物沉降观测时,水准点的设置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
A:错误
B:正确
地基土中附加应力值随土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A:错误
B:正确
|
|